.
亚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永不言败的生命,科学康复让他们人生重燃
注册用户 0 广东
发布:2023-10-31 (17:16:1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持续了一周的亚残运会,落下帷幕。

每一场比赛,每一名运动员,都在讲述一个励志故事。

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他们虽然身体有残障,但他们的精神并不残缺。

这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更展示了一种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

在采访了很多残疾人运动员后发现,他们都喜欢史铁生,读他的文字,读他的人生。

自从身体残疾,史铁生也曾悲观,甚至几次想要自杀,但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他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

况且,眼前的苦难又不是一锤定音。

地球在转动,人类在进步,物质丰富让精神愉悦变得没那么遥不可及。

不完美的我们,能够在更包容更多元的时代,寻找到更具价值的自我。

 

李震宇摄

 

倪雁强摄

身体有残灵魂不残

他们的生活同样精彩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陈作兵一直认为,康复的核心在于运动,运动是最好的体能调节、免疫调节和心灵调节,所以他都会根据不同的残疾程度和运动量,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

每当看到一个个因为康复而重拾生活希望的患者,他都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这一次,他作为亚残运会的火炬手,将体育的核心精神薪火相传。“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热烈的生命在燃烧;赛场下,我们遇到了太多太多完整灵魂但不完整的身体,他们活得同样灿烂和精彩。”

来自衢州的左大姐,在外人看来和普通人几乎没有差别,甚至更加积极开朗。

15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她失去了左手,撕裂的疼痛让她晕厥,落下的残疾让她想过放弃生命。自己的不甘心和身边人的关爱,让她熬过了最苦的日子。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左上肢残余部分疼痛加剧、逐渐萎缩。

“谁能帮帮我?”无法正常生活的她很绝望。

一直到40多岁,她才能了解到,原来残障人士也需要专业的康复。她来到浙大一院康复门诊,陈作兵主任为她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包括康复工程的假肢训练,残余上肢的力量训练,肌张力平衡训练、心理锻炼等一系列康复治疗。

初见成效的左大姐变得乐观起来,逢人就笑,也能够独立生活。如今她不仅去夜大教书,还去各地大学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着学子。

史铁生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缺憾就叫残疾,无法打破内心面对残缺的桎梏才是必须跨越的鸿沟。

陈作兵主任有一名患者,大家都叫他“无臂爷爷”,曾经上过《星光大道》。在一次工作意外中他失去了双臂,从开始的悲观绝望到后来的积极向上,他说,是康复治疗让他有机会重新开始。他一直喜爱书法,在强化腿部肌力的时候,“无臂爷爷”尝试用脚趾夹笔写字。“练到脚上起了血茧,再用纱布缠好继续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很重要,但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是要克服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需要给患者时间和空间,他们需要思考和适应,周围的人同样需要。不同阶段都需要信念支撑,可以是家人,可以是兴趣。当患者在黑暗中摸索到光,开始正向评价自己的生存价值,并想要发挥现有的能力,他们对自己训练的运动才会足够投入,康复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陈作兵说。

康复医学除了治疗

更注重功能提升和社会融入

随着国家对残障人士康复的日益重视,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新,在传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超声波、红外线、中低频、直流电、交流电神经调控、运动治疗、康复工程(假肢、轮椅)等基础上,发展了AR/VR(虚拟仿真)、脑机接口、干细胞注射、肉毒素治疗等,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当然,如今的康复医学,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整体功能的提升和社会的重新融入。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残障人士能够自立于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陈作兵说。

不可否认,残障人士身体和心理上的伤痛,常人都无法感同身受。

身体的部分残缺,影响活动能力,也影响社会功能,甚至在参与社会时受到伤害。一方面是城市的无障碍措施不够完善。即使在杭州,依然存在“无碍死角”,残障人士不能平等地进入公共场所,甚至在求职面试时不能拥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有所缺失。因无法从事常规劳动的残障人士,依靠国家福利金,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文化教育和更高个人需求上无法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因为肢体残疾带来的心理创伤更加严重。“除了自卑敏感,残障人士会因难以忍受的幻肢痛而导致难以入睡,受到精神折磨。家人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在长期的照顾过程中,或是因为康复进度慢或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导致双方争吵增多,矛盾升级,影响家庭氛围。当然,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随之增加。”

正是因为这些残酷又逃避不了的现实问题,陈作兵说:“我们肩负的担子更重,责任感更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受益。”

所以,康复方案越做越细。

他有一名患者,脊髓损伤导致双下肢无法站立。长时间卧床反复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她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整个世界昏天暗地。数年肌力增加和减少的循环往复,让她陷入自我怀疑,并且厌烦这枯燥无止境的一切。她写过遗书,也自杀过,幸好家人及时发现,才捡回了一条命。

怎样让康复不无聊又有效呢?陈作兵及其团队得知她喜欢打麻将,就会在治疗休息时陪她打会儿麻将,并将麻将融入治疗。经过无数次摔跤,无数遍反反复复同样动作的训练,在外骨骼架的帮助下她能独立行走一小段路。受到了鼓励,她也渐渐乐观起来。

“肢体的残缺并不能打击人的意志,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同样可以体验不同的快乐。”陈作兵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腾讯新闻:
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030A05H7U00
关闭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