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能行” 辽宁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
注册用户 0 广东
发布:2023-11-07 (18:44:55)

央广网锦州11月7日消息(记者李子平)托起一沓金黄色的仿真花,仔细地把它们从压紧状态一片片揭开,方便之后组装,这就是小云的工作。作为一名智力障碍者,小云依靠这份工作不仅有了一份收入,也把之前一直居家照顾她的家人“解放”,可以出去上班了。

照顾一名残疾人,创造两份工作、两份收入,这便是锦州阳光家园爱心工作服务中心的“授人以渔”之道。“我们中心现在有15名残疾人,其中脑瘫3人、孤独症2人、智力障碍10人。”该中心发起人、锦州市区两级残联智协主席于海娟说,“在这里工作,他们比以前爱说、爱笑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我能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让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去年以来,辽宁省残联积极贯彻落实《辽宁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切实为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过去两年,辽宁新增残疾人就业30747人,阳光家园这15名残疾人连同他们的家人,都是受益者。


阳光家园的残疾人正在制作仿真花(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与阳光家园简单的手工产品相比,锦州市北普陀山景区的“锦州好礼”爱心助残专柜里的商品,则更复杂、精致。使用扎染、掐丝珐琅等工艺制作的钥匙扣、扇子、服饰等商品,因为精巧的设计和足够好的做工,被过往游客买走。这些商品来自锦州市残疾妇女培训就业品牌“美丽工坊”。

今年7月,在锦州市残联、市文旅广电局的共同主导下,“美丽工坊”的扎染、掐丝珐琅、书法、国画等非遗培训项目成果摆进了北普陀山“锦州好礼”爱心助残专柜,把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增收项目与辽沈大地文旅资源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非遗助残+文化旅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到目前为止这些助残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6000元,正在逐步得到游客的认可。下一步还会推出结合北普陀山文旅特色的产品,相信到时会更加畅销。”北普陀山景区负责人王勇介绍。

在锦州,残疾人就业的方向和机会还有很多。29岁的残疾人敖宇翔在辽宁锦渤机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铸造生产车间检验员。在检测室内,敖宇翔一边操作机器进行零件拉力测试,一边操作电脑检查数据。这个岗位很重要,敖宇翔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每一批零件是送往加工车间还是回炉重造。

因脚部残疾,敖宇翔曾在求职中屡遭挫折,如今这份离家仅有8分钟路程且工资不错的工作,让他和家人十分满意。


敖宇翔在检测零件拉力(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我们工厂没有‘福利’岗位,都是需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有的59名职工中,有残疾职工27人,分别就职于生产、技术等部门,“他们不是单纯的‘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也能从工人变成生产骨干和技术精英。”

锦渤机辆每年都会通过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与其身体状况相适应的工作岗位。而这样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辽宁省残联仅在今年1月就组织了97场。依托“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辽宁省残联还举办了4期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活动邀请了包括央企、外企、上市公司、省内知名百强企业在内的65家企业,提供了700余个职位。

“我们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残疾人就业帮扶中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琳表示,辽宁各级残联将聚焦残疾人工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积极为残疾人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互通平台,通过走访企业“拓岗”,创新方式“增岗”,拓宽渠道“送岗”,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积极为广大残疾人及爱心助残企业提供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的全方位服务,实现辽宁残疾人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新突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网易新闻:
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IV549RA0514R9NP.html
关闭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