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87年第一条无障碍坡道开始的“爱”: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为了残疾人
注册用户 0 广东
发布:2023-11-08 (09:50:0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10月22日晚,一句“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诗意地拉开了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大幕。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余名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不息、奋斗不止。

场内,观众用阵阵欢呼声表达着对远方来客的欢迎;而在场外,对于残疾人朋友的暖意蕴藏于杭州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的暖心无障碍设施与服务,让有爱无“碍”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线”。

“无障碍”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今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从无障碍设施到无障碍环境,两字之差,却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考量。

对此,潮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杭州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张华。

 

张华在体验无障碍设施 受访者提供

为了跨一级台阶,他努力了20多年

对每一位走出家门的残疾人来说,如何顺畅地前行是一项考验。对此,张华深有感受。

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张华双腿残疾。“记得小时候,我们出门都是坐着那种两个轴承、四个轮子加上一块木板的自制小车,撑着两个棍子往前走,遇到点大的坑就颠得不行,甚至走不了。”回忆起50多年前,张华依旧有些唏嘘。

“说起来我和《钱江晚报》有些缘份的,当年就写过很多关于无障碍的倡议,也发表过一些文章。”当时开给张华的稿费,都需要他凭提款单去延安路平海路口邮局取。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张华说,当时自己一次都没有顺利进去过,“就在外面大喊,让工作人员出来帮个忙。”一来二去,工作人员也熟悉了,在固定的日子、固定的时间,工作人员会早早等候在外面。

 

直到1987年,在浣纱路上的杭州图书馆,设置了杭州首条无障碍坡道。按照现在的标准,这条坡道斜度过大,需要人推扶,残障人士才能安全的通过。但,正是这条“不标准”的无障碍坡道为张华和更多的肢残人士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我可以坐着轮椅入馆看书阅读了。”

1990年12月,关于残疾人保障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出台,使残疾人工作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次年5月19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行动的助残活动。

1994年起,在庆春路改造工程中设置无障碍设施为试点的基础上,杭州大力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1999年第一份指导文件——《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若干意见》出台。

2004年,包括张华在内的41名残疾人自发成立了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无障碍设施促进会——杭州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促进会,“跨一级台阶,从抬腿、迈过、落腿,健全人只要1~2秒。无障碍就是广大残障人士融入到社会的最低的台阶,为了这一跨,我们努力了20多年了。”

 

20年,一座城的“暖心”蜕变

说起杭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张华给出了三个时间节点,2003年、2008年和2020年。

“杭州以入选首批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名单为契机,从2003年起开始了城市无障碍设施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彼时,杭州市区残疾人有9万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约20%,虽领先全国,但问题也不少:只有50%的道路有盲道,而且只限于主要道路,市区200多个公厕,设有无障碍卫生间的不到五分之一。

人行道改造一新,无障碍标志牌越来越多,无障碍设施建设率稳步提升……历时两年的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中,杭州的变化显而易见。而过程中,张华和促进会的成员们,也用轮椅、盲杖圈点着这座城市,提意见、促整改。

要说2003年是无障碍基础建设的起步,那2008年就是无障碍意识向大众普及的起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让更多关注到了残疾人,了解了无障碍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有了更大的包容度。”张华说,能明显感觉到大众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更多了,也有更多的残疾人愿意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去。

 

张华在无障碍公厕 受访者提供

2020年起,借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的东风,杭州实现了打造无障碍环境从“有”到“优”。目前,杭州已完成14万个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的改造提升,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等……从点到面,从一个领域到全领域,“铺陈”出一个城市满满的善意和暖意。。

过程中,张华和同伴们成了最忙的一群人。他们天天辗转于各个亚运场馆中,做着“体验式验收”。

2021年10月起施行的《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办法》,将“体验式验收”写入其中,“只有残疾人说好,才真正称得上好。”当下,残疾人“15分钟生活圈”已经基本形成,杭州正成为一座信息通畅、活力宜居的无障碍之城。

 

张华看无障碍坡道 受访者提供

不仅仅是残疾人,也是为了“后天”的自己

随着杭州亚残运会的召开,张华不仅仅成为了火炬手,也亲临现场观看比赛。

而这是过去的他最不愿意去做的事。

上世纪90年代,张华记得自己有次去剧院看剧,因为轮椅无法抵达观看区,需要同伴抱到位置上,如果要上厕所就需要再抱出来,同时为了方便上厕所,他还要自带凳子,“为了减少对别人的影响,我连水都不敢喝,足足憋了两个多小时,就再也不想来看剧了。”

而现在,在看台上张华和同伴说,“水随便喝,不怕!”

在采访中,张华也提到,其实很多人觉得无障碍环境建设只是为了残疾人更方便,但其实这更涉及到,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的全生命周期。

 

智能共享辅具租赁柜

早在2004年《杭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中就提出: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伤病人等社会成员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就拿无障碍坡道来说,不仅仅是肢残人士需要使用,包括婴儿车,腿脚不便的老人、病人都是需要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以及第三性别卫生间的普及,更是给带小孩的家长带去许多便利。”加装电梯,更是给更多的人带去了便利。

再比如,亚运期间在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翠心汇推出了智能共享辅具租赁柜,配备了轮椅、单掖拐、拐杖、四角拐、助行器五种常用辅具,有效解决了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群体对辅具的短期应急需求。

无障碍环境,除了设施无障碍,还包括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

 

高德轮椅导航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就提到: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

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可提供无障碍交通出行、24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观影、生活、检察院无障碍公益诉讼等一站式集成服务……通过全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可以让所有人都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社会生活,享受到平等、优质、无碍的服务。

正如杭州市无障碍办的工作同志一致认为的:“建好无障碍环境,今天是为了爷爷奶奶,明天是为了爸爸妈妈,后天是为了我们自己。”

 

亚残运会公交的无障碍坡道 董旭明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腾讯新闻:
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026A01T1B00
关闭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