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伊始,随着总台元宵晚会的热播,一段无障碍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众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屏幕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演员们与歌手刘宇宁联手演绎的《努力的人》,通过手语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这不禁让我思考,在我们对于音乐的感知中,聋人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他们的“听”与看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此次表演中,导演赵智晖通过无障碍转播的方式,意外开启了一个新视角。每位演员在表演时不仅需要掌握手语的基本表达,更需要通过情感的传递来打动观众。曾经,进行无障碍表演的尝试并不多,因为运营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常导致演出质量的参差不齐。然而,赵智晖的出现,让这一切焕发生机。
他带来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而是对审核流程中众多难题的突破。在最初的构思阶段,赵智晖就意识到,聋人并不希望通过虚拟数字人技术来进行表演。这种技术仅仅是对手语动作的简单演绎,并不能传达出音乐中内在的情感。因此,他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更真实、更具情感表达的方式。
尤其在寻找合适的演员时,他甚至直言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爱听歌吗?”这一提问竟引发了一阵欢笑,听障者不但回答“Yes”,还有人分享着自己最爱的歌曲。此时我才意识到,音乐对听障者而言,并非绝对的失去,反而是另一种蓬勃的表现。在参演排练中,有演员通过感受喇叭的振动、仔细分析波形图来“听”歌,甚至有些人会为自己能掌握的音符欢笑自得。
演员郭家聚的表演则让我为之一震。他寄情于视觉的乐音,他的世界里并不存在单纯的听觉,反而是对节拍、歌词和情感的多重理解。这种能力让他超越了声波本身的限制,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表演者。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各类无障碍表演的增多,聋人朋友们终于有机会可以不再“傻傻地看着健全人笑”,而是与亲友们共享节日的欢愉。这一切都归功于那场前所未见的无障碍转播。
过去,听障人士在春节的狂欢中仿佛是被遗忘的一员,但今年的春晚无障碍转播让他们不仅可以“听到”每一个欢快的音符,甚至能够深刻感受到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情感。可见,在这个节庆里,更多的人通过手语演员的风采为自己的内心找到了共鸣。
在这次示范性的表演中,演员们通过用肢体语言表达演唱的情珍,对比过往的演出单一、狭隘的视角,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舞蹈表达。他们不仅是用手语“唱歌”,更是在用一种全方位的视觉语言,将音乐的灵魂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而邰丽华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团长,深知这种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她对于无障碍转播的支持实际上也在向社会传递着关爱的使命感,提高大众对待残疾人士的包容度。
总的来说,这次春晚无障碍转播的成功,展现了无障碍艺术的巨大潜力与价值。未来,我们期待不仅在春晚,更多的音乐节、文艺演出都能开启无障碍的通道,让那些被声音屏蔽的人们,能够在灵魂的舞台上尽情翩翩起舞。随着时间的推移,聋人朋友与音乐的链接将愈发紧密,他们将不再孤单,而是通过一系列形式表达出的激情与热爱,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温度。
近日,安徽铜陵市民小周急匆匆地走进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狮子山派出所值班民警发现小周是一名聋哑人士。民警急忙找来纸笔"你一言,我一语"和其展开了沟通。
小周表示自己被人要挟勒索需要转账15000元!经过反复交流,民警意识到小周这是遭遇了电信诈骗。
为防止小周被骗,民警们用1个小时,满满4面纸的“笔劝”。告知小周这是诈骗千万不要转账。最终成功止付15000元,避免了小周的损失。
临走时,小周在纸上写道:“谢谢你们,我只相信警察同志的话!”
这一个小时,警民之间的温情,就在这纸和笔之间细细流淌着。虽然整个过程都是无声的,但用纸笔连接的两颗心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
警方提醒:电信诈骗花样多,转账汇款须谨慎!
聋哑人与健全人沟通不易,请善待聋哑人,残健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