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圈子
3
动态
李志辉
注册用户 . 广东
【辅具资讯】关于助听器,您要知道的事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从而感觉到声音。

助听器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助听器。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如果当地没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听力损失程度与助听器功率的选配可按口语试验来估计。例如,听不到耳语声的人听力损失30~40分贝,听不到小声的人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此时宜选购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听力损失70~80分贝,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佩戴助听器前一定要明确诊断,特别是儿童。因为儿童表达能力较弱,检查起来不容易配合,加上儿童听力有时有一定波动性,一次检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家长要带孩子多做几次检查,在正规医院或者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至少做两次相关检查后,才能决定是否为孩子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时,也不要只考虑美观,觉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听器不好看,选配不适合的助听器会影响孩子听力和发音。佩戴助听器1~2个月后,一定要去医院或者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再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戴上助听器后孩子从无声世界到能听见声音,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家长应坚持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情况下,经过训练,孩子在佩戴助听器3~4个月后开始学说话。

来源:辅具中心 

1周前
0
0
注册用户 . 广东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3月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杨洋提交了多份提案,将重点关注听障群体无障碍化建设相关问题。


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中国残联发布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2.0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占总人口数的15.84%。中度以上听力障碍人数约67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听力障碍人数达1.13亿。


“随着5G网络投入运营,直播新闻等节目已成为常态。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都会采用直播形式,2.06亿听力障碍者也希望能与健全人一样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杨洋介绍,同步字幕是听障群体实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平等权利,是听障群体回归声音世界的“坡道”。


杨洋指出,经调研,国外的做法是在播出视音频信号中伴随播出嵌入可关闭字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证可关闭字幕的播出量和覆盖的节目范围。目前,可关闭字幕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服务于听障人群收看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三十条规定: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2025年广电总局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知》。从效果看,因为没有指标性、强制性规定,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机构大多只在播出的影视作品中配加了对白字幕。而在新闻、体育、综艺等直播节目中均未配加字幕。她建议广电总局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相关制度规定中增加嵌入播出可关闭字幕等内容并推动试点落地。


此外,杨洋建议加快推进全国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听障群体无障碍化建设,以及在专业技术等社会考试中优化听力残疾人考场无障碍服务。


“当前全国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无障碍服务逐步加强,除了能够电话沟通之外,还有了听障群体迫切需求的文字沟通、手语视频沟通途径。”杨洋建议,希望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能够增设“信息无障碍服务”,明确对听障群体全渠道服务要求,同步开通电话、文字、视频(手语)三种接入方式。切实保障听力残疾人、老年耳背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在专业技术等社会考试中优化听力残疾人考场无障碍服务方面,杨洋表示,由于听力残疾人在日常参与社会活动时,需要佩戴辅助器具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才能正常沟通交流及开展一系列社会行为。听力残疾人(以下简称“听障考生”)参加国家组织举办的社会考试是与普通人一起进行的,需要和普通人一样,进行安检、检录核对等流程。这时,就频繁出现一些考场障碍问题,由于现场监考老师对残疾人证、听力残疾人缺乏清晰的认知,而听障考生亦未能提前申请考场无障碍需求,因此听障考生所佩戴的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具,成为监考老师重点检查和怀疑对象。


针对以上问题,杨洋希望国家组织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专业技能等级考试等社会考试能够在相关报考网站、12345平台等网站上明确显示、标示是否需要考场无障碍、考场无障碍的申请或申诉通道、负责提交办理申请考场无障碍的机构、申请流程、申请的条件和申请期限(如需要在哪个阶段开始申请)、需提交的资料等;对开展考试的考点负责人和监考老师提前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相关知识培训,辨识残疾人证、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证件和助听辅具;明确要求残疾人考生携带残疾人证等相关证明参加考试。


校对 穆祥桐

1周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