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在社交平台手语直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主播引发网友关注。直播时,他端坐面对摄像头,根据奥运开幕式的解说词进行实时手语翻译。
该主播名叫霍子祥,在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专业读大二。其告诉九派新闻,自己在十四五岁时与手语结缘,也希望未来可以从事和手语相关的工作。“我是徐州人,在南京上大学,徐州聋协和南京聋协的活动我都经常参与。”
霍子祥称,他手语直播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初心是帮助到一些对奥运会感兴趣的聋人,后续他还打算用手语直播奥运会闭幕式。“赛事目前不打算跟进了,不同的赛事规则不一样,我在自己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地翻译。”
霍子祥在南京参加助聋志愿服务。图/受访者供图
对话霍子祥。
【1】初心是帮助到一些对奥运会感兴趣的聋人
九派新闻:在此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手语直播之前,你还做过哪些手语直播?
霍子祥:之前还直播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和内蒙古全冬会开幕式。我自己本身也要看,顺便就把手语直播做了。更多的手语翻译是在线下,主要是参与徐州聋协和南京聋协组织的公益活动。
九派新闻:后续还会跟进奥运会赛事的手语直播吗?
霍子祥:还计划手语直播奥运会闭幕式,赛事目前不打算跟进了。我的初心是帮助到一些对奥运会感兴趣的聋人,需要保证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不同的赛事规则不一样,我在自己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地进行翻译。
九派新闻:在奥运会直播的过程中,哪些部分相对难翻译,不常见的地名、人名如何翻译?
霍子祥:这在翻译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翻译这个行为看上去是临场发挥,实际上要做很多事前准备。比如在翻译这次奥运会的开幕式前,我已对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做了功课。其中,部分可搜索到当地人既定的手语打法,比如卢浮宫,我就直接用当地人的表达方式打给观众看。有一些是查不到的,比如亚历山大三世桥,我只能用汉语里的翻译方法进行逐字翻译。
实时翻译很难准备得很全面,比如各个国家代表队的旗手姓名,非常复杂,不好表达。然而他们的姓名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并不重要,这时候我便不会按照解说的原话翻译,只在手语中点明他们的身份即可。有些名人的名字有相对应的专用手语,如果不行的话就只能最大程度地想办法让观众理解。
这次的奥运会开幕式是备受争议的,但手语翻译只是一个传声筒,开幕式的解说是如何说的,我就照搬并翻译给聋人朋友看,翻译还是要秉持忠于原文的原则。
【2】十四五岁开始对手语感兴趣
九派新闻:你在大学学什么专业?和手语这项技能有联系吗?
霍子祥:我在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专业读大学二年级。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的本质、机制和应用,手语实际上也是一门语言,学习一些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才能将手语运用得更好。
九派新闻:是什么时候跟手语这门技能结缘的?
霍子祥:我是在电视上接触到手语的。在我十四五岁时,偶然一天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共同关注》,发现这档节目有手语翻译的画面。手语这种表达跟我以往的认知不一样,它不需要发声,用视觉的形式把语言表达出来,我就是从这里开始对手语产生了兴趣。
九派新闻:怎样进行手语学习的?
霍子祥:刚接触时,没什么好的学习资料,我买了《中国手语修订版》,我跟着书本做简单的练习。这本书像一本词典,上面只有词的翻译,没有连贯的句子,因此我学习的进步是比较缓慢的。
2018年《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发布,要求做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工作。从那时候起,手语的学习资料就变得很多了,这也是我手语学习进步较快的阶段。
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位江苏师范大学的研究手语的老师,便开始尝试和他用手语进行交流。通过他的介绍,我加入了一些手语的交流群。
在这些交流群里,我认识了更多业内做手语工作、聋人工作的学者和老师,更加深入地学习手语。之后我开始去聋协参加一些助聋活动,我现在在南京上学,因此和南京市的聋人协会联系比较紧密,经常去做志愿服务,也跟着协会里的老师去参加江苏省的通用手语培训活动。
霍子祥在厦门的一场漫展上进行手语翻译。图/受访者供图
九派新闻:线上线下的手语翻译有什么不同?
霍子祥:线上线下各有特点,线上翻译的优点就是能跨越地域的限制,线下翻译可以充分利用语境,借助场景里的“道具”来辅助我的表达。
比如我翻译到“这本书”这个短语,我可以直接指向该书本来表示,这也方便受众理解。另外,在线下翻译时我可以观察到受众的反应,如果他们看起来很疑惑,我可以及时地给他们解释。
【3】填志愿时受到一些阻碍,但从事手语相关工作是我的目标
九派新闻:选择学习语言学专业时是否受到阻碍?会有就业焦虑吗?
霍子祥:填报志愿时确实受到一些阻碍,但对我的影响不大。从事和手语相关的工作是我很早就确定下来的目标,我知道残疾人工作、手语研究是相对小众的。想要把它做好确实需要做出一些牺牲,但既然选定了就坚持下去。
九派新闻:学习手语、与聋人群体接触带给你什么感受?
霍子祥:随着我学习的深入,我不仅对手语这个语言本身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还对聋人群体,甚至是残疾人有了更多了解。
越与他们接触,我就越知道怎么去平等地跟他们相处。我觉得当下,大众对于残疾人的忽视和误解还是存在的。
比如说,很多人有“十聋九哑”的刻板印象,实际与他们接触后就会了解,当下我们的医疗辅助、教育方法、训练方法相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许多聋人只在听力上有障碍,发音器官没有问题。他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是可以开口说话的,因此我们一般认为要避免“聋哑人”这个说法,用“聋人”或“听障人士”来指代他们。
再比如,我听到过有针对手语的质疑声,比如“现在的语音转文字这么发达,手语翻译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当然是有必要的,聋人大多出自聋人家庭,从小在手语的环境里熏陶。上学之后,才学习发音和汉字.对他们来说,手语更像“母语”,如果他们只能选择看文字,不能看手语的话,就丧失了一些本该拥有的选择权。
九派新闻记者 李韵聪
编辑 万璇 吴迪
“感谢洪山区手语园,让我结识了一大批聋人朋友。我希望这笔钱可以用来支持残疾人朋友开展活动。”六十余载用指尖连接无声世界,武汉市洪山区这位“手语奶奶”的微信有一千多名聋人好友(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曾重点报道)。7月24日,在武汉市洪山区残疾人联合会,一场简洁的捐赠仪式在此举行,“手语奶奶”潘淑文老人将5000元“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全部捐给洪山区残疾人联合会。
当天,潘淑文老人将5000元奖金捐出,洪山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向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潘淑文老人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并向其表示敬意。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潘淑文老人特意将5000元现金取出,装在了一个印有“好运连连”字样的红包里面。“没错,这是我精心准备的!我希望残疾人朋友都能好运连连!”潘淑文老人说道。
八旬老人潘淑文是从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39年的特殊教育生涯让她对聋人充满了特殊的感情。退休后,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2013年起,每逢周日,来自武汉三镇的聋人、高校手语协会的志愿者,都会准时赴约洪山区手语园,会一会这位“手语奶奶”,在她的带领下一起学习手语。
此前,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报道潘老的事迹后,来自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纷纷给潘淑文发来信息,表达对这位园丁的敬意。7月5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授予潘淑文老人“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5000元整。
来源:极目新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动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例如聋人,他们购买电动车的行为是否会导致低保被取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聋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交通不便给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电动车以其便捷、环保、经济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聋人的出行选择。然而,一些人担心购买电动车会导致低保被取消,使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失去经济支持。
对于聋人购买电动车是否会取消低保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政策法规层面,我国低保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残疾人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不能购买电动车。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如限制低保人员购买机动车等。
其次,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一些人看来,聋人购买电动车可能会被视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从而质疑他们领取低保的资格。这种观念不仅有失公正,还会对聋人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再者,经济收入也是决定聋人是否能够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因素。对于依靠低保生活的聋人来说,购买电动车无疑会增加经济负担。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合理安排资金,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那么购买电动车并不会必然导致低保被取消。
实际上,各地政府对于聋人购买电动车的态度不尽相同。一些地方明确限制低保人员购买机动车,而另一些地方则对此并无特别规定。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会为低保人员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购买电动车时可享受一定的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聋人购买电动车是否会取消低保的问题并没有定论。各地政府应充分考虑聋人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他们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同时,能够方便地出行。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更加关注聋人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充分考虑聋人等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残疾人交通补贴,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生产适合残疾人使用的电动车,降低他们的出行成本。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力度推广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模式,为聋人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出行选择。
此外,社会大众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聋人购买电动车的行为,摒弃偏见和误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聋人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他们面临的困难并不应该成为被歧视或忽视的理由。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聋人的生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
总之,《聋人买电动车,会取消低保吗?》这一话题不仅涉及到聋人的出行权利和生活质量,还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包容程度。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支持他们,共同推动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在这个背景下,聋哑人群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是:聋哑人申请结婚时,如何证明他们是自愿的?有无相关政策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聋哑人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结婚自由。但是,由于他们无法通过言语进行交流,因此在申请结婚时,需要提供其他形式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自愿性。
一些地方的做法是通过公证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证明。这些机构通常会安排聋哑人接受手语翻译或书面沟通,以确认他们是否自愿结婚。此外,这些机构还会对聋哑人的家庭、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以确认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出自愿的选择。
另外一些地方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例如,一些地方允许聋哑人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通过写信、签名或其他书面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此外,一些地方还为聋哑人提供了专门的婚姻登记机构,以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办理结婚手续。
总的来说,聋哑人申请结婚时证明自己的自愿性需要多种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手语翻译、书面沟通、专门的婚姻登记机构等等。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聋哑人婚姻登记系统,以便为聋哑人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服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证明聋哑人的自愿性,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聋哑人婚姻的关注和保护,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