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圈子
4
动态
末班车
注册用户 . 广东
国办印发方案,推出4方面13项政策举措 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急难愁盼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即第二期三年行动,以下简称《方案》)。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期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164.8万人,就业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说,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有必要滚动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

《方案》围绕4个方面共提出13项政策举措,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还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为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和信息保障。

优化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

“第二期三年行动的重点就是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又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说。

如何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方案》提出了不少接地气的措施:

在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个性化。《方案》提出,完善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按规定推进信息交换共享,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

在服务方式上更加突出多元化。《方案》要求,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深入开展区域性就业创业工作协商与合作,定期举办区域性残疾人就业服务交流活动。支持有关地方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

在服务效能上更加突出兜底功能。《方案》明确,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的县(市)应至少设立一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纠治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方案还特别关注了残疾人群体中的就业特别困难群体。比如针对孤独症患者,就提出了‘支持有关地方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任占斌说。

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

当前,我国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我们密切关注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强化关心关爱、做好监测帮扶,防止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返贫致贫;另一方面,对其中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残疾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帮扶,引导他们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说。

《方案》提出,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唐珂介绍了三方面具体举措:“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落实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引导农村残疾人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乡村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农户提供便捷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乡村工匠吸收带动有意愿的残疾人学习技能技艺,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很多残疾人期盼的事情。任占斌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全国妇联等五部门发起了“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带动居家就业超过15000人,帮助了一大批残疾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实现就业增收。

《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市(地、州、盟)可设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和扶持政策范围,并提供必要的便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说:“支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鼓励残疾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拓宽残疾人市场化就业渠道。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推行高效办结创业‘一件事’,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郭启民表示,下一步将发展“互联网+”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分享者。

(记者 易舒冉)

2周前
0
0
注册用户 . 广东
第二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 精准发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

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以来,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64.8万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提升了4.8%,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

作为首期三年行动的延续,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等十大行动。

围绕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第二期三年行动参与部门更广、目标更精准、措施更聚焦。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介绍,此次行动新增了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助残就业;明确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差异化帮扶的路径,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定残疾人群体的差异化就业服务。

作为第二期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方案聚焦“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提出了不少措施。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介绍,方案要求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至少提供一次针对性服务,对连续三年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的用人单位至少开展一次雇主培训,对有安排残疾人就业潜力的用人单位至少开展一次走访拓岗。

当前,我国仍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就业年龄段。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介绍,下一步,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吸纳就业、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带动帮扶;引导农村残疾人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乡村产业发展项目。

残疾人大学生是残疾人中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连续三年超过3万人。今年,全国共有31842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即将踏入职场。

记者了解到,首期三年行动以来,教育部等部门与中国残联密切合作,建立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信息比对机制,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各地依托实名数据,全面摸排毕业生的高校专业、残疾类别、城乡分布、就业需求等关键信息,建立“一人一案”就业服务档案,并实时动态更新就业状态,为残疾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岗位推介、面试技巧辅导等精准服务。任占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精准识别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信息,落实“一人一策”“一对一”帮扶,推动、支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通过多种形式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按规定落实各类奖补政策。  

(记者 康琼艳)

2周前
0
0
注册用户 . 广东
让残疾人就业服务更精准、保障更有力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为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7月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方案围绕四个方面提出13项政策举措,实施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行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等10项行动。方案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明确各项行动的负责部门和职责分工。

针对方案中的亮点,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参与部门更广,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助残就业;目标更精准,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定残疾人群体的差异化就业服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措施更聚焦,设立‘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围绕制约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出组合拳。”

当前,我国仍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为此,方案专门提出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介绍,农业农村部将落实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带动帮扶,引导乡村工匠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技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近年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连续三年超过3万人。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被纳入方案中。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表示,中国残联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合作,精准识别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信息,落实“一人一策”“一对一”帮扶;推动、支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通过多种形式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台账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组织的重点群体就业困难帮扶专项行动。

掌握一技之长,残疾人就业就更有底气,就业机会也将大大增加。此次方案提出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郭启民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以及就业、社保领域的专项规划中,将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权益保障作为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统筹各方合力共同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统筹多渠道培训资源,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开发线上线下“融合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资源,实施“巡回培训”和“送训入乡”,为残疾人提供普惠便利的培训服务。

“在全面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岗位挖潜、服务支撑、培训赋能和权益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从今年起,连续3年组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助力残疾人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同时,还将在2027年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举办职业技能赛事活动,为残疾人搭建磨炼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

(记者 安胜蓝)

2周前
0
0
注册用户 . 广东
2023年聋人能拿多少补贴?你知道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聋哑人的关注和保障措施也在日益加强。2023年,全国各地的聋哑人都能享受到哪些补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月人均生活费最低标准的制定。根据地方财政部门的实际情况,他们会结合本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制定出月人均生活费最低标准。这一标准是为了确保低保对象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于聋哑人来说,他们也属于低保对象之一,因此可以享受到这一标准的补贴。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基本生活补贴。对于聋哑人来说,他们可以享受到每月不低于月人均生活费最低标准的30%的基本生活补贴。这项补贴是为了保障聋哑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第三项补贴是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聋哑人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并且在缴纳保险费用的基础上,可以享受到政府规定的补贴专项支出。这项补贴是为了补偿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覆盖的专门医疗费用,让聋哑人在看病就医时能够得到更多的保障。

第四项是聋哑人津贴。聋哑人可以享受到政府规定的聋哑人津贴,津贴金额每月不低于月人均生活费最低标准的20%。这项津贴是为了弥补聋哑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困难和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最后一项是特需支出补贴。根据聋哑人的特殊情况,他们还可以享受到特需支出补贴。这项补贴是为了补偿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覆盖的特殊支出,比如聋哑人需要特殊的学习用品、康复训练等费用。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聋哑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特殊需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社会对聋哑人的关爱和尊重,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聋哑人在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2023-09-1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