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圈子
3
动态
晓博
管理员 . 中国
新闻周刊丨让残疾人“无障碍”生活 牛原的“无障碍之途”

生活当中总是存在各种障碍,有的人努力消除障碍,有的在障碍面前被拦住。本期《新闻周刊》选出的本周人物。他关注的重点也是无障碍。 

由于行动不那么便捷,牛原负责的无障碍建设工作,通常需要助手小罗外出勘察,本周二,在勘测任务结束后,小罗带着几份报告找到他,希望能将这些不足之处列为下一步改造建设的内容。

 

罗烈培:它这个无障碍停车位轮椅通道,这个宽度空间可能不是特别够,到现场看了一下宽度确实不够。

深圳市福田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 牛原:本来我们小区的道路,是相对于我们机动车道来说是比较狭窄的,那我们无障碍停车位的要求它的宽度,比如说它要一米二,那这样子的话,可能我们这个道路,它可能超过一半了。

罗烈培:还要跟那个社区的人沟通一下。

深圳市福田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 牛原:停车位,可不可以划到一个,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宽敞的一个地方。

 

就在周日国际残疾人,牛原负责制作的无障碍建设工作手册发布,其中就记载着不少此类问题。这边全国首部建设工作口袋书中,除了需要新增关注的新问题,牛原表示,过去已有的不少无障碍设施设计还有提升的空间。他自幼时,因一场高烧导致下肢体行动不便,因此作为无障碍建设最直接的使用者,他有很多直接的体验感。再加上学业相关,他在毕业后一直从事到无障碍建设工作中。

 

深圳福田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 牛原:我大学学的是建筑相关的专业,因为我身体的原因,后面就觉得它可能不适合我后续的发展,那我就在考研的时候“理转文”。一直从研究生到博士,都是在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里面,建筑是做硬性的设施建设方面的无障碍,哪像我们社会工作社会学,主要是在理念、软环境上去做无障碍理念的传输,一个宣导成长过来我发现,对于我现在做无障碍工作,每一段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手册中记载着公园、社区、公共设施等等共12个场景中可以作出的建设方案,而在福田区,已经有上千处大大小小的新改造落地,现在,牛原已经收到了不少残疾人朋友的反馈。周三,何大姐出门办事,在过去,她较多是打车出行,而随着盲文地图今年的增加,她步行外出的频率也增加了。

 

何大姐:走丢的时候倒是挺多的,我们要是想认识一条路,不多走丢几次那不会认识到位的。然后见到人就问一下路,我想去什么地方,最早的时候是这样的,既然有了地图,出门效率会高一点,至少我知道当前我在哪。有时候比如说我走丢了,我就跟接我的人说我走丢了,人家说我去找你,我说你先别来,我自己丢在哪我都不知道,至少我现在知道我在哪了。

今年9月1日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之中就明确了公共场所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在福田区各个公园以及十字路口,就可以见到不少新型无障碍设施。而在每天活动频率最高的社区设计中,牛原的感受更多,从实地考察再到后期构思,他成为最适合的验收师。今年年初,牛原因意外受伤,做了脚踝手术,因此现在时而需要乘坐轮椅,这也让他渐渐体会到轮椅出行者的盲区。

 

深圳福田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 牛原:偶尔也可能会出现推的门,它的这个推力基本上很多都大于二十五牛顿,我们国家标准要求一般无障碍厕所门是需要小于二十五牛顿的,我们的轮椅使用者或者上肢有障碍的人群,如果遇到这种门是有困难的。

位于福田区的益田社区老人居多,无障碍设施需求量大,就在此前住房部公布的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益田社区就在之中,因此在这个社区生活的残障朋友都身感便利。

 

益田社区居民 杨彩蓉:所有的街道小区里面的公路,还有那些公园里的路的坡道都做得很好,都能够做到零高差,让我们不需要人家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自由通畅地进行游玩,这一点是感受挺不错的,不会造成我出来要麻烦到别人,我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会觉得很自豪。

深圳本身无障碍建设较为先进,据此前统计,此地户籍持证残疾人数量已超过4万。因此深圳正在积极创建无障碍城市,不光是建立设施,也包括意识。为推动无障碍理念的普及,牛原和他的助手仍保持现身各个社区倡导与教学,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无障碍理念倡导队伍。

 

深圳福田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 牛原:残疾人有那么多,有8500万,这也是一个保守数据。普通人说我们平时见不到残疾人,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无障碍设施的欠缺导致我们有需要的人群,现在也包括我们广大的老年人朋友,他们因为机能的衰退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障碍,无障碍设施是让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群,你在不同的阶段都会使用到的一个设施,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能够自立,有尊严的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享受社会,享受到阳光。

牛原在深圳所做的事,其实很多人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都可以做,做这样的事儿,不仅可以方便残障朋友,还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无障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残障朋友可以更方便地走出家门,融入城市,激活自己更棒的人生。

来源腾讯新闻:
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210A046DL00
2023-12-11
0
1
管理员 . 中国
2023,“科技无障碍”不谈价值观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已经成为全社会和科技产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投身无障碍的发展,这一领域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2023年,无障碍科技正在从量变到质变,从“基础功能”到“创造快乐”。

此前,大多数信息无障碍的改造,都停留在功能层面的“补全”,比如视障者能通过语音播报来使用手机,听障者通过手语识别来跟别人交流,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字体大小、屏幕亮度等设置,主要目的是减少有障群体使用数字技术的不便。

 

而今年,涌现出了许多文娱类应用和产品。

比如借助vivo读谱,将钢琴曲转变成五线谱,自动进行乐谱朗读,视障用户可以独立进行音乐学习,享受音乐世界的美妙;通过鸿蒙4的语音转文本,听障者靠AI字幕就能随时欣赏自己感兴趣的电影;深圳无障碍信息协会组织的无障碍古城导览,带一群有碍朋友在深圳南头古城来了场citywalk;不想出门,试试在家用PS5首款无障碍控制器跟全球玩家联机打一把游戏?

显然,这些新的无障碍科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让使用者感到快乐,享受生活。

春江水暖鸭先知,无障碍+文娱项目的纷纷萌芽,是科技行业的一些坚冰在逐渐融化。

价值观融化,才能看到高级需求

按照马斯洛金字塔,满足了基本安全需求之后,就要向尊重、爱乃至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发展了。

从实用到享用,应该是无障碍科技的必然发展过程,为什么这个变化很重要呢?

这就要提到“价值观导向”。

无障碍正在变成科技行业“政治正确”。无障碍的开发是很容易在发布会或PR稿中上价值的,很好地展现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感”“技术向善”等价值导向。在全球强调企业ESG的今天,科技企业正在主动投身无障碍领域。

 

过分强调价值导向,必然会突出有碍群体的困境和麻烦,这也在客观上营造出了一种,企业与社会在“布施”有碍群体在享受福利的氛围。

这种氛围下,有碍群体要提出功能性之上的需求,似乎显得有些“不懂事”了。其实,大多数有碍者并不喜欢“卖惨”,也不希望被特殊化对待。他们内心想被视作普通人,既包括感官障碍被公平对待、不被歧视的需求,也包括情感和体验被充分满足,不将就的需求。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艰难了,才决定开始快乐》。让有碍群体也能拥有快乐,享尽人生,实现自我,才是科技无障碍的根本目的。

2023无障碍领域令人欣慰的变化,就是少谈价值观,多做快乐事。

压力被融化,才能抵达快乐

当价值观开始融化,就会发现在有碍群体高级需求的满足上,还有很多被忽略的地方。

首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被照护的情绪压力。

在我们的认知里,有碍群体往往是被照顾的对象,照护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劳动。但在被照护的过程中,有碍者也需要密切关注生活中的照护者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表情管理、情绪表达,经常进行意见沟通,这些都要调动很多情感和情绪,是一种隐秘劳动。很多人为了避免麻烦,往往会放弃更好的选择。

我以前给父亲买过一个智能手表,想让他随时监控血压,但他不知道怎么连接手机,也不好意思总打电话找我一遍遍教他,就一直闲置没有佩戴过。今年我发现,华为、OPPO、Vivo等落地大模型的手机智能助手,就可以解决这种顾虑。通过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遇到问题时直接给出解决步骤,让老年人没有情绪负担,随时随地提问。

另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压力,就是有碍人士对生活的低控制感。

有碍群体容易被当成被照顾的对象,但现实中,他们也希望能变被动为主动,去照顾身边的人,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

我在VDC 2023了解到,一个视障女孩一直被姐姐照顾,从穿衣到出行都被悉心照料,但她也希望能自己选择出门要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能给姐姐拍一张照片。在手机大模型的加持下,她通过“vivo看见”这个功能,可以独自完成很多任务,获得了对生活的参与感和控制感。

 

一位听力障碍者告诉我,没有字幕的各种视频电视电影都没法看没法听,小艺AI字幕能在手机屏幕上实时生成中文字幕,让他觉得很欣慰。还有一个听障用户,以前从来不打电话,自从华为小艺通话的功能上线后,她一个月打了500分钟的电话。

 

马斯洛需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感官障碍者要追梦,存在一定的壁垒,很难获得成就感。

在AIoT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有碍人士可以不局限于一方天地,通过无障碍运动丰富生活,甚至成为专业水平运动员。在HDC 2023的数字包容体验馆,我看到视障人士在助盲团的帮助下,踏上了跑道。

OrginOS 4则为爱好音乐的视障用户带来了一项很需要的功能——vivo读谱。传统的盲谱不仅曲库有限,还会因为手的反复触摸而逐渐磨损,难以长期使用。vivo读谱可以按照音符、节拍、小节来朗读曲谱,实时陪伴视障用户自助练琴,享受音乐的乐趣。

“实用”只是无障碍改造的第一步。无障碍科技沿着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向上攀登,与各种文娱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满足有碍群体的心理感受。

过去被融化,所以看到未来

回望2023无障碍科技的发展,文娱方向的探索增多,除了数量的变化之外,还可以看到很多技术世界的变化。

更多的元创新。

物理无障碍,我们还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参考,比如盲道、坡道等城市设施。但数字时代,信息无障碍要适应飞快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很多地方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2023,在三星、苹果对大模型态度模糊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对于手机无障碍与大模型的结合,催生了很多的元创新。比如vivo读谱,填补了国内手机端读谱软件的空白;HarmonyOS 4的屏幕朗读功能,可以将用户输入的密码被播报成“点”,而不是具体的数字,更好地保护了隐私和个人信息。对于流量资费敏感型的用户,几大厂家都探索出了完全端侧运行的手机大模型。

2.更自主的语音助手。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语音助手的拟人化、专业化、个性化程度更高,可以作为有碍群体的私人助手。

 

照顾太多也是一种偏见和歧视,照顾太少则会带来不平等,“照护之间”的最佳尺度怎么拿捏,可以说是非常费神的情绪劳动。日常的很多沟通交流工作,都可以,也应该交给语音助手。比如很多照护者白天工作无法提供陪伴,通过AI声音克隆生成用户定制语音,让手机助手用熟悉的声音陪伴有碍群体,可以大大缓解照护难度和情绪劳动。

当有碍人士希望自主完成一些任务,不希望被特殊关照时,智能语音助手也可以作为缓冲媒介,让照护者在有必要的时候介入。

3.更互利的无障碍开发。

开发无障碍功能,看起来是一个完全“利他”的行为,得到的好处只能是上点价值,回馈社会。但无障碍+文娱的探索,说明无障碍开发也会带来现实的经济回报。

一方面,无障碍产品要考虑到很多用户的不利情况,从而开发出更完美的产品。有博主在体验了PS5 Access之后,发现这款针对有障碍人士设计的控制器,不只是感官有缺陷的玩家可以玩,一些不习惯用DuelSense手柄的人,也可以用Access找到让自己更舒服的方案,以及从来没用过手柄的老人或小孩儿,使用Access也会更容易上手,这也进一步拓展了游戏的受众群体,提升了游戏感。

今年无障碍生活节,深圳信息无障碍协会发起了“无障碍古城导览”主题活动,开展了观影、古城导览、市集、答题、游戏、打卡及抽奖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无障碍文旅也成为观光旅游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新名片。

此外,技术一直在进步,大模型落地手机、汽车、耳机、手表等智能终端,软件交互还没能形成成熟的产品形态。而落地执行的完美方案,一定是从极致苛刻的要求中打磨出来的,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无障碍文娱方向上的探索也会带来很多发现,比如AI字幕原本是一个语音转文本技术的数字包容技术,但在跨语言视频翻译上也可以为普通用户所用。

如果说功能性的无障碍,是“报团取暖”,那么面向情感享乐等需求的文娱无障碍,则让我们看到了无障碍与科技互惠互利的一面,毕竟这年头,每个人都希望被治愈、被呵护、被愉悦。

也正因为如此,我愿意相信,无障碍科技必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独立地迈向更宽广的天地,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演绎精彩的人生。

来源腾讯新闻:
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205A0B2JI00
2023-12-11
0
1
管理员 . 中国
“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12月1日,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无障碍赋能残障人士:全球视角和国际经验”,来自中国、法国、蒙古、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代表,以现场或视频的形式参会,共同探讨提升社会的残障包容性、推进信息无障碍传播赋能残障人士的路径方法。

 

12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国际智慧,共促信息平权,展示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的中国之治,为建设“平等、融合、共享”的数字包容社会贡献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瀚(Shahbaz Khan),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尤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廖祥忠出席本次活动并分别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廖祥忠发言。

  廖祥忠指出,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耕无障碍信息传播,以扎扎实实的科研实践成果,推动实现残疾人权益最大化,满足他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瀚发言。

  夏泽翰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全民信息计划,将无障碍信息获取置于公众数字社会建设的最前沿。本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激励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无障碍的数字未来,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数字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发言。

  左锋表示,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增强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的供给,推进无障碍产品和服务技术创新推广,推动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的生动融合,加强盲文手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消除信息鸿沟,助力社会包容性发展,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例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尤亮发言。

  尤亮对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工作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国际交流合作。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并进行主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担任主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处数字包容、政策与转型部门主任兼 “全民信息计划”秘书处负责人Marielza Oliveira发布了《“全民信息计划”2023-2029年战略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处项目官员胡献红以“以人道主义和人权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方法及有意义的获取——包括残障人士”为题,发表视频演讲;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淑萍则以“光明影院”为案例,介绍了无障碍信息传播的视听实践与中国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工作组主席Cordel Green发表题为《人类能动性:从辅助到无障碍》的演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啸则聚焦技术赋能无障碍传播,探讨如何践行IFAP理念,以信息智能技术赋能无障碍传播。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两位教授陆海娜、庄以仁分别从性别视角和博物馆网站建设的角度,对信息无障碍传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研讨会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教授吴炜华展示了“光明博物馆”体验项目。该项目开创性地研发出无障碍感知(听、嗅、触、摸)与数字博物馆模式的有机结合,以无障碍NFC展馆信息激活、导览音频、可触摸展品、志愿者互动手册、在线云展厅等多样态内容产品为主,为视力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博物馆的游览体验。“光明博物馆”以无障碍传播实践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赋能、信息增权和技术可及理念,为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高校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面向全球开展无障碍信息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交流,旨在构建以推进全球信息无障碍传播与保障人权为主题的高端交流平台。据悉,此次将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主题研讨会,今后拟按年度就共同关注的主题继续举办。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付海钲发布了无障碍信息传播论坛2024年度会议主题——“无障碍信息传播与数字素养”。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始终致力于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耕无障碍信息传播。2017年底,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联合推出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光明影院”,为全国1700多万视障朋友提供公益文化服务。六年来,“光明影院” 800多名师生志愿者制作了近600部无障碍电影,将作品送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送给了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对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了点对点覆盖,通过打造“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让无障碍电影走进2亿户家庭。基于“光明影院”项目,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于2020年成立,研究院扎根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为推动文化共享、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联合承办。(完)

来源腾讯新闻:
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201A0AR2C00
2023-12-1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