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建立全省特殊教育学前和高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通知》规定,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将建立特殊教育学前和高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
《通知》明确,在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就读的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学生、盲聋哑学生,在普通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的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统一按普通幼儿生均公用经费10倍的标准拨付。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普通高中学生,按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10倍的标准拨付;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盲聋哑普通高中学生,按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8倍的标准拨付;在特教班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按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5倍的标准拨付;随班就读的普通高中残疾学生,每生每年按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拨付。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高职院校中职班)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5000元标准安排补助经费。
此外,《通知》强调,尚未建立特殊教育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和明确拨款标准的地区,应当在2025年8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文件,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执行到位。已经出台特殊教育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据了解,“提升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标准”是2025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通知》将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实现更好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服务工作水平,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湖南常德津市市残联工作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开展2025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政策解读工作,通过“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教操作、心贴心解难题”,推动调查工作落细落实。
会上,津市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指出“数据真实是政策有效的前提”,围绕各项指标的含义、填报规范及易犯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着重指出要严格保护残疾人个人信息,要求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时既要耐心讲解,又要严格保密,确保调查工作在合法、合规、安全的前提下推进。
通过此次政策解读,各镇(街道)残联工作人员对调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时间节点与要求,掌握了指标填报规范,为后续顺利开展入户调查及信息登记、核实、更新工作筑牢了基础。
据悉,本次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将全面覆盖我市7000余名持证残疾人,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最困难群体”,解决“最迫切需求”。后续,津市市残联也将以更专业和细致的工作,真正把调查成果转化为“精准服务清单”,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
对于农村聋哑残疾人来说,他们面临着诸多生活难题。由于沟通障碍,他们往往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困难。然而,政府为了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权益,制定了一系列残疾人补贴政策。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聋哑残疾人如何领取各类残疾人补贴。
首先,符合条件的农村聋哑残疾人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他们的法定监护人、扶养义务人或其他委托人也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村(居)委会在接到申请后,会进行初步审核,并报送至乡镇残联、民政窗口进行进一步审核。
在准备申请材料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原件及复印件。具体包括:残疾人证、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以及3张近期免冠1寸彩色证件照。如果是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还需要出具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
填写《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审批表》,是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申请人需要详细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等信息,并提交至乡镇残联、民政窗口进行初审。初审一般会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待初审合格后,县级残联会转交县级民政部门对申请人进行核对复审,这个过程也是10个工作日内。
在复审通过后,有关方面会拨付补贴到个人账户。补贴分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类,生活补贴主要用于帮助解决聋哑人的生活困难,而护理补贴主要用于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康复和照料。这些补贴旨在帮助农村聋哑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针对农村聋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了一些其他的补贴政策。例如,政府为支持聋哑人就业创业的“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为有劳动能力的聋哑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聋哑人提供特殊教育补贴等等。
总的来说,农村聋哑残疾人可以通过申请各类残疾人补贴来获得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这些补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然而,这些补贴的申请和领取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且需要提交必要的申请材料。因此,建议符合条件的农村聋哑残疾人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积极申请各类残疾人补贴,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和生活质量。